尚德事件门流程调查

作者:周晓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2 19:23:00

摘要:尚德事件门流程调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晓芳 无锡、北京报道

   创造出光伏神话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正深陷捐赠漩涡。无论是“诈捐骗税”还是“倒卖捐赠物”,捐赠物资的实际发放情况最能说明问题。
    8月20日,《华夏时报》记者在尚德电力所捐物资的存放地——无锡市高新区丰树无锡物流园区看到,在400平方米左右的仓库里,太阳能电池组件货物堆放得有点零乱,只占据了不到一半的位置。
    而记者在与各相关方面负责人交涉中发现,无论是已发放还是计划发放捐赠物资的捐赠学校的名称及明细,相关各方仍“讳莫如深”。在这场尚德高管被牵涉进的骗税和倒卖捐赠物资风波之中,牵扯到多方的利益纠葛仍是迷雾。
尚德否认“老子”捐“儿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24日,尚德“诈捐门”爆料人罗凡华又高调录制视频节目,邀请记者再度爆猛料,将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的妻子张唯也扯进这场纠葛了近一个月之久的纷争之中。
    事情源自于8月初以来罗凡华的频繁爆料,炮轰尚德电力“诈捐骗税”。而他当时还在担任“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以下简称“大赛”)主办方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罗凡华称,在今年尚德公司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大赛的捐赠中,尽管中华慈善总会开具减免税发票,但未收到1500万元捐赠物资,尚德电力是“假捐款、真骗税”。
    在今年这届大赛的捐赠书中,作为捐赠方的尚德电力称,由大赛执行方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中意”)具体实施。对此,罗凡华称,尚德公司并没有通过中华慈善总会进行捐赠,即使以后自己真正完成了捐赠也不能取得1500万的公益抵税发票。这是因为,捐赠物资并未进入中华慈善总会的仓库,而是进了尚德电力的下属公司创新中意。
    罗凡华曾任创新中意副总经理,他认为,创新中意为尚德电力的子公司,尚德电力将物资移交给创新中意好比“老子”捐“儿子”,该公司于2010年12月底建立,董事长与企业法人均为尚德公司高级副总裁解晓南。
    尚德投资者关系部经理张建敏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尚德电力在创新中意持股5.1%。由尚德电力持尚德教育10%的股份,尚德教育以51%的股份绝对控制创新中意公司。
    不过,张建敏否认“老子”捐“儿子”的说法。张建敏表示,公司已经于今年3月将所捐物资交给了创新中意,所捐物资已经放入了创新中意在无锡高新区租用的大田物流仓库内,完成了捐赠。
    8月8日,尚德电力发出声明称,2011年2月,尚德公司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执委会商定捐赠实施计划,并通过完备的审批流程及出货手续,于2011年3月28日前,向大赛执行单位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价值1500万元的物资捐赠移交手续。8月10日左右,中国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同意张建敏的这种说法。同时强调,直到8月初,尚德与中华慈善总会并无任何联系。
    “由于经费等原因的限制,中华慈善总会自身没有仓库,没有条件接受捐赠物资。”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中,张心国这样表示。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办公室,张心国指着满屋的办公家具表示,中华慈善总会的办公用品都是接受捐赠的,连自己坐的椅子都是被其它公司淘汰下来而受捐的,中华慈善总会没有仓库接收的确是由于条件所限。
第三方说法前后矛盾
    对于尚德电力骗捐一说,中华慈善总会作为减免税发票的开具方,慈善活动的监管方,可以说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但是,经《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华慈善总会态度暧昧,说法前后矛盾——既是开发票的一方,同时也是要求收回发票的一方,随后又对此矢口否认。
    早在4月15日,中华慈善总会依据捐赠方的认捐书、价格证明、捐赠清单和“大赛”承办方出具的已接收到的捐赠物资收据向捐赠方开出了减免税发票。
    然而随后中华慈善总会的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弯,要求收回发票。7月4日,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在了解情况之后,签发《批复》文件,明确:第一,受赠方实际没有收到捐赠方的捐赠物资;第二,委托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向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收回1500万元捐赠发票。这件事情一直在发酵之中。
    8月5日,中华慈善总会发布公开声明又开始松口,不再要求收回发票,而是称,既然捐赠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出具了认捐书并接收了本会开出的捐赠发票,如果毁约不能履行捐赠承诺,应立即退回发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8月10日左右,张心国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调查结果,尚德电力的确已将物资捐赠到位,不存在骗捐一说。同时,本报记者还在中华慈善总会办公室看到了详细的物流清单。据张心国介绍,早在8月6日,中华慈善总会特派调查人员前往尚德电力所捐物资堆集的仓库——大田物流无锡仓库,对所捐物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物资捐赠已经到位。
    对于中华慈善总会前后矛盾的态度,张心国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中华慈善总会对罗凡华太过信任所致。
    张心国认为,是罗凡华身份和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才让中华慈善总会对他如此信任。据介绍,在8月15日前,罗凡华同时也是大赛主办方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同时也是大赛主办方邀请中华慈善总会作为支持方的联络人,几年来,主办方与中华慈善总会的联络均由罗凡华来完成。
    “当时(指4月15日)罗带齐认捐书、价格证明、捐赠清单和‘大赛’承办方出具的已接收到的捐赠物资收据,因此慈善总会才给他开出了减免税发票。”张心国称,随后罗凡华要求追回发票,中华慈善总会也给予了批复。
    但是,张心国指责罗凡华别有用心,罗凡华向中华慈善总会递交追回发票的申请是6月12日,但是真正递交的日期却是7月1日,最后在7月4日由中国慈善总会批复下来,但是批复以后并未及时递交出来。这期间有几个时间差,在罗凡华打时间差的期间发生了许多关键的事。
    张心国称,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凡华的举动代表着主办方的意思,由于主办方提供的信息不明确,因此,在8月5日中华慈善总会发表声明这样表示,“鉴于主办方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不实,有失信誉,本会决定:不再作为‘大赛’的支持单位。”
    对于中华慈善总会前后两次态度的巨变。张心国表示,在对捐赠物资到位方面监管的确不到位。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做到让监管更加到位,并表示将会对此次捐赠物资进行全程监管。同时表示,进行监管仍将受到人力物力的制约。
    中华慈善总会的监管情况到底如何?
    8月25日,记者联系到大田物流无锡仓库朱姓负责人,据她介绍,“两三天前已经收到创新中意的通知,如果没有中华慈善总会的确认,不能再发出货物。”具体如何确认,这位负责人表示并不清楚,并称,创新中意会更清楚。中华慈善总会也未提供明确的监管方案。
尚德高管提存货惹争议
    8月初,罗凡华表示,创新中意并没有资格来领取这批捐赠物资,尚德电力应该将物资所有权或提货单移交给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应该将物资所有权或提货单移交给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由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去分发给学校,或者委托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分发工作。此时,罗凡华仍为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在中华慈善总会8月5日的声明中,中华慈善总会表示,对捐赠物资由谁负责向受赠单位落实,怎样按计划落实等问题,捐赠方与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分歧,双方各执一词。“这些问题应由主办单位解决。”张心国亦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中华慈善总会并未介入大赛事务。
    在8月17日,大赛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版权协会和中华商标协会联合发表声明表示,按照《捐赠法》的有关规定,尊重捐赠者的意愿,捐赠事宜正在按原定计划进行。主办方的处理态度陡变,在8月15日,中国版权协会下发文件,免去了罗凡华主办方执行单位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一职。不过,在8月31日,罗凡华称,免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尚德诈捐门与中育变卖门事件,方便爆料与举报工作,8月30日,经上级组织研究,罗凡华免职是临时决定,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依然行使承办单位职责,罗凡华依然是一名工作人员,还有12位工作人员,将共同肩负起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与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职责,以及创新教育服务工作。
    根据尚德电力的计划,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所有捐赠。另外,尚德电力派驻的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杨智平介绍,目前正按计划执行捐赠计划,由于当时不少学校已经放假,捐赠行动只是时间稍有推迟而已。
    另一方面,罗凡华认为,早在3月5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捐赠时,实际提货人是解晓南和王飞鹏。解晓南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也是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王飞鹏时任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们不论使用哪种身份领取这批捐赠物资,均是非法持有。”
    这两人提货究竟是否违规?作为主办方的中国教育学会负责人郭先生表示,尚德捐赠门是一连串事件,应从整个事件来看,从单个点上很难看出端倪。尚德此前发布的声明认为,其审批流程及出货手续完备。张建敏认为,解晓南作为尚德的派驻高管,合情合理。
捐赠物资疑被卖
    在尚德电力发出澄清声明以后,罗凡华再度爆出猛料,2010年尚德捐赠的产品,多已被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售出,2009年尚德捐赠的产品亦遭倒卖,两次倒卖所得共计1621万元。
    这一次,罗凡华还向本报提供了捐赠学校明细及所销售的太阳能组件则提供了销售发票和账单以佐证。根据罗凡华提供的材料,在2009年和2010年大赛承办公司分别落实了200所学校的捐赠,除此之外,其它捐赠品全部被出售。从提供的票据可以看出,连续两年的购货单位均为无锡天然光电有限公司。据本报抽样调查,这些学校的确在去年收到了大赛的捐赠。
    罗凡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向买家开具了等额增值税发票。罗凡华强调,从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可以看出,根本不具备生产和经营太阳能电池的资质,销售的这批电池正是给大赛捐赠的太阳能电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捐赠物资可以变卖销售。但罗凡华强调,销售收入应该全部用于该项目,可是,北京中育中心并没有将此款用于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一分钱也没有捐赠给参赛学校,反而向参赛学校收取1380元/人的参赛费,实际参赛费总利润每年在200万元以上。
    参赛的江苏籍辅导老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参加大赛决赛的确按人头收取参赛费,同时根据身份不同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学生和辅导老师均为1380元/人,若校长参加则需交纳费用1680元/人。
    罗凡华认为,往年通过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倒卖捐赠物资,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总裁王伟仅分给解晓南10%的收益,而如果由谢晓南自己主导成立创新中意公司则可以将收益最大化。
    事实究竟如何?8月30日,大赛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学会负责人郭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大赛主办方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已经成立调查小组,对罗凡华所爆料的捐赠品被卖一事进行调查,罗凡华、解晓南和王伟等相关负责人已经分别接受调查问询。不过这位负责人并未透露具体的进度。
    8月31日,素未面对公众回应此事的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一纸律师函首次表态。中育称,在承办2009年、2010年尚德电力杯第三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过程中,中育不存在任何违法行为。
    对于众所关注的变卖捐赠物一事,中育这样表示,赞助方所赞助的器材,部分器材在大赛举办过程中消耗使用;部分器材加工制作后按照赞助方的意愿捐赠给学校;部分器材销售所得款项用于执行赞助方要求的各项活动费用支出。
    而这种说法遭到罗凡华的激烈反驳,罗凡华提供了销售发票、销售合同、汇款凭证等进行反击。《华夏时报》记者向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律师王伟抛出了上述说法,并询问中育是否有确凿的证据进行反击,对此,王伟称,目前不方便披露。
    律师函认为,罗凡华所称“尚德捐赠的价值1754万元的器材99%被中育变卖,所得款项去向不明”的说法严重违背事实,已经构成对中育名誉的严重侵犯,中育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而罗凡华近期正发动在2009年和2010年期间参赛的300余所学校填写《补捐赠款追讨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拟向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追讨补捐赠款项,其补捐款金额每个学校为不少于3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
    罗凡华称,目前这300余所学校均表示愿意填写《补捐赠款追讨书》,目前已经收到20-30份,还有200余份正在路上。
今年受捐学校名单成谜
    那么,在今年这轮捐赠中,捐赠情况究竟如何,有哪些学校已经受赠,是否是按照之前的详细计划进行的?这次捐赠是否在第三方——中华慈善总会的监管之中?
    在得知《华夏时报》记者联络杨智平希望提供仓库详址以便查看了解具体捐赠情况时,杨智平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是在特殊时期,查看仓库必须要在中华慈善总会的陪同下。而在8月6日曾赴无锡去调查捐赠物资到位的中华慈善总会的这位负责人表示,预计近日会赴无锡,但时间未定。
    在无法得知仓库详细地址的情况下,《华夏时报》记者转而通过其它渠道辗转联系到其存货的大田物流无锡站。无锡市高新区丰树无锡物流园区,正是尚德电力所捐物资太阳能电池组件存放仓库所在地,离无锡尚德的总部距离非常近,不过几分钟的车程。仓库内货物散放着,由于赋闲,仓库的工作人员则聚在一起玩耍,在记者查看仓库情况时,甚至有工作人员向记者询问创新中意何时会再发货。
    大田物流无锡站朱姓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3月份创新中意共在大田物流仓库存放198件货物,目前共发出了92件。上述朱姓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已经有一周左右没有发出货物了。”记者在大田物流无锡站工作人员处看到了创新中意发货的一摞单据,最近一批物资发货的日期集中在8月11日和12日,其发货人详细地址则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的地址。
    8月19日,尚德公司运营总监龚学进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根据创新中意的反馈情况,已经捐赠了101所学校,7月20日捐赠了第一批,共捐赠了9所学校,74千瓦;8月10日发出了第二批捐赠物资,共捐赠了42所学校84千瓦;第三批和第四批共捐赠给50所学校98.9千瓦。同时,龚也向记者表示,这些情况都是由创新中意所提供的。当记者向龚索要创新中意具体负责提供这个名单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时,龚未提供。
    上述两组数据如何进行关联?是否有矛盾?记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名单以核实进度,但这个事件的相关方面负责人却互相推诿,造成名单无人愿意提供。
    当《华夏时报》记者在无锡向龚学进提出希望得到已捐赠学校的名称及明细时,龚学进表示,由于数据均由创新中意公司汇总,因此创新中意更有发言权,应由其提供名单。但当记者联系同时也在创新中意任职的杨智平时,杨智平表示已将捐赠学校的名单上报给中华慈善总会,应由中华慈善总会提供。当记者向张心国索要名单时,张心国表示,捐赠尚未结束,手头上没有这个名单,并示意记者向杨智平索要。
    今年的具体捐赠执行情况究竟如何,成为另一个待解之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