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上海世博的世界机会

作者:赵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9-01-10 22:09:00

摘要:上海世博的世界机会

上海世博的世界机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 岩 北京报道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金融危机中,人们记住了一个时髦的词语:国家破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这个词语的背负者,冰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落瞬间走到了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只是,它背负了太多的叹息以及无奈。
    2008年11月,在中国的上海,冰岛的名字再次被提及,不过这次它带来的是希望。
冰岛的归来
    一场期待已久的签约终于完成:冰岛政府通过函签正式确认参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按计划,冰岛与上海世博会的签约原本应该更早,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冰岛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签约工作一度耽搁。11月中旬,冰岛参赞尼古拉松带着多家冰岛企业造访上海,他转述冰岛政府的话说:“希望能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带动企业和国内经济重振旗鼓。”
    在这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依然有很多人保持着信心,他们认为,不管现在这个国家和银行到底正在发生什么,经济最终都会反弹回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融危机中的一线希望是,危机将让冰岛人民重新回到传统的价值观。
    “现在是重塑冰岛形象的时候了。”从犹豫不决到最终签约,冰岛展区总代表说,冰岛政府希望,把参与上海世博会作为振兴冰岛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与冰岛有着相同看法的还包括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他曾这样富有诗意地表述着眼前的危机:“冬天是来了,难道就要砍树吗?”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却成为一届希望盛会,引入了明确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开启了世博会的“主题时代”,而且因深受欢迎而延长展期。“上海世博会拥有同样的使命”。
    11月13日,在上海世博会第三次参展方会议上,周汉民阐述本届世博会所形成的重要共识是,在世界经济低迷之时,我们更应该用集体的力量来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希望。“正如会议期间晴好的天气一样,700多个参展方代表脸上荡漾着自信的笑容,可见本届世博会大有希望。”
    现在,发生了继1929年以来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那么,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能否成为又一次让人们“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科技文化盛会呢?可以肯定的是,在183个确认参展国中,未建交国参展成为一项重大突破,帕劳、危地马拉、马绍尔群岛等12个未建交国确认参展,还有24个国家目前并非国际展览局成员。已签署参展合同的16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有几乎一半的签约发生在9月8日至目前这100多天时间中。可以说,签约的步伐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升级同步进行。
从芝加哥到上海
    历史似曾相识。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有力助推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崛起。以至于为了纪念曾经的辉煌,芝加哥市旗上的四颗星中,有两颗分别代表了1893年和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世博会被称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与此同时,世博会还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就此开始。在经济危机阴影下举办的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吸引了将近2300万人次前来,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给举办城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商业利润,增添了人们战胜经济危机的勇气与信心。
    从芝加哥到上海,惊人相似的经济背景,当然这种唤起勇气与信心的功能依然存在。只不过,主角已经从美国转变到了中国。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不俗表现已经引起世界关注。在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看来,世博会历史必将烙下“中国印”——“中国政府的组织能力、践诺水平、生机活力,以及目前高效、及时的筹办工作,也使这一届世博会充满了吸引力。”而刚刚与上海世博局完成了《参展合同》签约仪式的瑞典教育部部长比约克隆德,透露出其“醉翁之意”:参与世博会,最重要的意义是“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上海给世界的机会
    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往往是芝加哥世博会受到后人关注的原因之一。那么相同背景下的上海世博会,又会给后人留下什么印记?可以肯定的是,世博会的相关投资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投资的主力军。
    事实上,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上海情况不容乐观。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了3.8%,增幅回落了11.5个百分点。在上海的34个工业行业中,27个行业出现产值下降或增幅回落。在“保增长”的前提下,上海制定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等8项具措施,而围绕2010年世博会大量投资,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契机。“上海世博会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将拉动上海经济增长,成为上海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起点。”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说。
    “世博会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重要机遇。”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良看来,7000万人次将直接带动旅游服务、商业零售业的大发展,给第三产业成长提供了机会。此外,世博会对城市服务设施水平要求较高,有利于提升相关产业的水平,特别是城市交通、环境方面的改进,直接催生轨道交通建设、建筑环保等行业的兴起。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个转折点,会给当今世界的发展注入活力,影响全球。”这是洛塞泰斯在近期举行的世博会参展方会议上,面对全球参展方的表态。6年前,当中国上海在竞争中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地时,他曾经那样激动地说:“那些投向上海、投向中国的一张张沉甸甸的赞同票,除了感动于这个拥有全球1/4人口的国度拥抱当代世界的巨大渴望和参与激情外,相信起决定因素的,是他们理性的考量和审慎的思索。”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