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国牛”的本命年

作者:李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6 21:43:00

摘要:“中国牛”的本命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 辉 北京报道

    2008戊子鼠年,备受煎熬的则是“中国牛”。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牛”们即将迎来他们的本命年。
    而诸多乳品企业,在经历了两位数高增长的快感之后,迎来了它们最黑暗的日子。三鹿黯然离场,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损失惨重,而未来,对它们更是充满考验。


乳业“大地震”
    三聚氰胺,毒死了一个企业,摧毁了一个行业。
    近期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8年度全球十大新闻,中国的“毒奶粉”事件排名第七。
    乳业资深人士王怀宝告诉记者,“我之前的想法过于乐观了,现在看来,没有个两三年,中国乳业摆脱不掉三聚氰胺的影响”。
    三鹿奶粉帝国弹指间轰然倒塌。乳品企业无论是否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长期来看无一例外受到了沉重冲击。而国产奶粉辛苦争得的市场份额也因此丢失。
    “鹿”死“牛”悲。被检出三聚氰胺的企业中,蒙牛、伊利这两大行业巨头受到的影响尤其深远。蒙牛近日称全年预计亏损9亿元,近日又被爆存在30亿的资金缺口,早些时候,牛根生垂泪发出求援万言书。而国际投行大摩曾预测,伊利的损失将约为23亿元。
    蒙牛副总裁、新闻发言人赵远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蒙牛的目标是抓好产品品质,生产出达到世界水平的牛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信心。
    对于毒奶粉事件对行业的影响,王怀宝也指出,2008年的大悲大喜,也是一件好事。中国乳业清醒了,政府清醒了。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连芳认为,三聚氰胺事件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乳业产业链没有保持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以及消费三者的均衡。而在上游,原料奶价格缺乏公平合理的形成机制,企业诚信确失,政府监管缺失,对消费培育、拓展不利。诸多因素导致毒奶粉事件的后果严重。


行业格局难改
    虽说三鹿退出,但整体的行业格局很难改变。陈连芳指出,从第一阵营来看,蒙牛、伊利损失不小,但其行业领军地位短时间内无人能撼。光明乳业晋级行业探花。三元即便收购三鹿成功,其后续的整合、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被业内看好,和第一阵营差距巨大。
    第二阵营的乳企,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如沈阳辉山乳业、黑龙江完达山、圣元奶粉、西安银桥、飞鹤、新希望乳业等等,其中未检出三聚氰胺企业的销量提振作用明显,但很短暂,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企业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陈连芳预计,2009年第二阵营不会有黑马出现。不过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圣元、雅士利等企业或许会随着消费者信心回升以及价格优势等还有机会。
    不过,在2009年,第二阵营的企业或许会出现诸多并购的消息。其中一家企业高层曾对本报记者透露,有多个意向方在和企业洽谈合作。而第二阵营的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也十分迫切,积极寻找和外资合作的机会。而在毒奶粉重创中国乳业之后,外资认为中国乳业有很多机会,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已经有日本、美国等企业向中国乳制品市场出手。据业内人士透露,世界乳业20强中某些之前从未介入中国市场的现在也开始涉水中国乳业。不过,由于对消费者信心的担忧,现在更多的外资观望者居多。
    三聚氰胺成为行业的分水岭。2009年将是一个恢复年。
    此前,中国乳业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08年上半年,乳业销售额增速约为14%,若将损失等忽略不计,目前,销售增速降到了5%左右。
    近5年来,行业保持着约23%的发展速度,而经过“乳业三聚氰胺”事件后,陈连芳预计发展速度会变成一位数,在5%左右。
    2008年,此事件给整个乳品企业的发展踩了急刹车,2009年,行业发展速度会大大减慢,体量也将大大缩水,乳制品价格、供应量将会双双走跌。
    三聚氰胺事件的转折意义还体现在中国乳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质的转变。由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型转向注重效率质量型的增长模式。
    行业重创的同时,也是再上新台阶的转折点。
    赵远花评价说,此事件亦是好事,能够提高牛奶品质,加强乳业监管。此事件使中国牛奶达到空前的净化,获得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