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基金经理熊市年薪仍超200万

作者:贺江兵 钱秋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0 22:24:00

摘要:基金经理熊市年薪仍超200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贺江兵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将近一年来,上证指数从高点6124点快速下落最低到1664点,证券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怎样?是不是也像大盘的走势一样?
    其实不然。最近,《华夏时报》和尤里克咨询公司对上海、北京和深圳证券从业人员调查显示:证券营业部高管、券商分析师、基金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收入在今年有所下降,但远远不及大盘的跌势,以基金经理的收入为例,在目前的熊市状态下,其年收入平均起来依然会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国内券商常自嘲为“城市农民”,意思是他们也“靠天吃饭”,只不过看的是市场的脸色。前两年的大牛市让券商赚得盆满钵溢,但进入2008年以来,股指大幅回调,行情日渐低迷,交易量大幅萎缩,券商收入每况愈下。但是,证券从业人员的收入跌幅远不及A股的跌幅。
熊市薪酬出现转折
依然天价年薪
    有人说,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熊市和牛市轮回,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证券从业人员。如果说在牛市里吃燕窝鱼翅,那么在熊市里非要啃窝窝头,才是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吗?
    证券从业人员对于本报记者的回答和对尤里克咨询公司的回答竟然有天壤之别,其中原因耐人寻味。显然,对于本报关于证券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瞒报了很多。
    当问及熊市下的薪水状况时,渤海证券研究员邰丽华告诉本报记者:“收入当然是业内秘密,不过去年我们的月薪可以达到几万,有的业绩好的甚至十几万元,光是缴税就缴了好几千。”
    上述人士同时说道:“这个熊市来势汹汹,大家的日子很难过,现在每月能拿一万就不错了。公司今年的年终奖已取消,而去年年中曾拿到一个十万元的红包。”
    但是,在熊市下,证券、基金公司研究人员和管理者的收入真的像他们口中所描述的如此糟糕?其实,经过调查发现,证券从业人员对媒体大放烟幕弹。
    尤里克咨询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猎头公司,金融业作为其服务的重要行业之一,主要为证券、基金、银行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在该公司的问卷中调查显示,就算处于熊市,在受访的证券营业部高管、券商分析师、基金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中,平均仍有41%的人年薪在200万元人民币。随后,年薪在100万元人民币上下的也占有40%。而年薪平均在30万左右的只占受访总数的10%。
    在证券研究员中,50%的受访者表示,现在薪水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接到公司调薪或降薪的通知。其中一部分人员在2008年上半年的固定薪水上涨了15%-30%,即使年底奖金有调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样的,在营业部高层中,有10%的高管薪酬水平还较2007年同比小幅上涨5%。
    尤里克咨询公司发布的《2008年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中显示:除小部分券商已明确降薪或将部分月绩效奖金调至年底统一考核发放外,大部分证券公司资深研究人员薪水较2007年没有明显下降。
    由此看来,证券、基金的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并未像外界人们猜测的一样。渤海证券总经理梁晓军也表示:“无论薪水再怎么跌,券商员工的收入还是处于社会的中上水平甚至是上上水平,何况现在的年薪数目还是很客观的。”
    “如果说薪酬变动,那也仅是奖金部分,薪金部分的变化不大。去年大部分券商员工的奖金都比较高,不少是与其全年的薪金相当甚至更高。而奖金部分是与业务营收挂钩,所以券商员工收入或许略有下降,也并不能直接理解为降薪。”
    尤里克咨询公司CEO于榕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职位级别有提升或有跳槽的研究人员,固定薪水还有一定的涨幅,但大部分受访者预测,明年的市场仍不乐观,薪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缩水。”
开放对跳槽 目前暂卧槽
    由于前两年,随着牛市的出现,基金行业出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因而使得基金公司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扩充投资团队的实力以支撑业绩。
    “牛市中,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与开设创新业务,恣意扩张、高薪揽才。但到了熊市,这些人力资源反而成为了他们的累赘。”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多数券商表示尚无裁员计划,同时也表示在2009年不会招聘新人。证券从业人员对未来前景多持悲观态度。
    “每个公司采取的措施不同罢了。”上述人士坦言,“无非采取几种形式,一种比较直接,就是直接裁员;一种比较间接,通过考核、考试等形式,裁掉一些闲散人员;还有的采取部门整合等方式,或者把多余人员转化为客户经理,每个月工资一千多块,还带任务,干不下来,自动就走人了。”
    尤里克咨询向本报提供的调查或许反映了一些基金、证券研究员对于熊市跳槽的真实想法。在受访人员中,有52%的从业人员在现公司工作3年以上。而仅有12%的从业人员在现公司工作1年以下。
    该报告指出,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理解目前的行业处境,因为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也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要面对的,他们不会因为行业的周期性低谷而更换工作。 
    也有部分刚进入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还是更加倾向于在本公司沉淀更长时间来充实自己,等一切条件成熟后再做跳槽的打算。也有业内人士称这种状态为“卧槽”。
    与研究员不同的是,基金经理的流动率一直比较高。调查显示,78.4%的受访者对于跳槽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而工作1年以下的占总人数的60%左右。
    该报告指出,“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相对比较稳定,流动率较低;规模偏小的基金公司,人员流动会频繁些”。
    “即使在弱市下,进入公司5年以上较为资深的基金经理也不会轻易跳槽。公司一手培养起来的,分析水平与研究实力能得到内部认可,而且熟悉公司研究投资风格,更容易被公司接纳和肯定。”
    对于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现象,渤海证券总经理梁晓军告诉记者:“人员高流动对于基金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来说,实属正常情况。但在国外,优秀基金经理很少有频繁的跳槽现象,尤其像现在市场不好的时候。”
    于榕对本报记者表示:“但对于新机会的接触,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表示不排斥,都愿意做深入的了解,接触新机会。如果条件合适,他们愿意深入了解企业及职位情况。”
    “一只基金能不能保持基金净值的持续增长和基金份额的稳定,关键在于基金经理人的周密布局和战略眼光。业绩短暂的上升或者下降都不是什么问题,难的是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