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金融危机不是金融产品的错

作者:王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3 22:21:00

摘要:金融危机不是金融产品的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伦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而Ian Luder先生辖下的伦敦金融城正是伦敦的金融和经济核心所在,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心脏”。与伦敦金融城相联系的一系列金融数字令人瞠目:全球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在这里交易,而纽约的这个数字只有16%,东京9%,新加坡6%;这里承揽了全球36%的场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近500家外国银行在此营业,经营着全球20%的国际银行业务;这里集中了近180家外国证券公司,几乎全球一半的股权交易在这里进行;金融城还是世界保险和再保险中心,著名的劳合社正是驻扎于此。
    一个月前刚刚上任的Luder受命于危难之际,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己一上任就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全世界对这个“世界经济的心脏”有太多关心和疑问。
    《华夏时报》:在这样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作为伦敦金融城市长,眼下你的核心工作是什么?
    Luder:在过去的几个月,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大行其道,欧洲和美国的金融服务业已极度扭曲。
    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我接任了伦敦金融城市长之职。伦敦金融城本身并不实施监管职能。但是作为伦敦金融城的推动者,我们有一个作用是要发挥的,那就是通过与金融机构广泛对话,向监管当局传达意见和建议。
    当我对你说“金融城”这个词的时候,我必须指出我实际上是代表整个英国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业,而不是局限于我们金融城有限的地理区域。这个产业是全球所有的,从业者完全是全球化的,管理也是国际化的。 
    《华夏时报》:英国的金融业主要是因为受到美国的牵连而遭受如此大难,你是否感到冤枉?
    Luder:很显然,我上任的这一年将是恢复和重建的一年。在我们金融城,我们已经超越了质问“危机是从哪里引起的”这个阶段,而进入“我们能够做什么来解决危机”的阶段,进而我们也在探寻“将来的全球金融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华夏时报》:你认为中国会在全球经济恢复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Luder:虽然很难量化回答上述问题,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像中国这样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将在全球的后危机时代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事实上,即使在危机之前我们也不能否认,全球经济的平衡性正在轮换,这不是单指某一个特别的中心,而是整个全球经济正在逐渐东移。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取得了非凡的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也在增长,欧洲和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的央行行长们必须和来自新兴市场的同行一起工作,以确保找到广泛的全球共同认可的原则。
    《华夏时报》:西方的金融体系正在进行调整,你认为应该如何重建未来的金融体系?
    Luder:对金融危机下意识的反应必须避免。要实施新的规则,就必须仔细考虑改变规则后的影响。我坚决认为,如果我们正确地改变了规则,它将有益于整个世界经济,相反,如果我改错了规则,那将会把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永久地扔掉。虽然对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做更多的监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现在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却在加强的一种政治情绪就是:保护主义的复苏。
    《华夏时报》: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还很落后,这种相差悬殊的发展是否会阻碍双方的合作?
    Luder:在我刚上任的这几个星期中,我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北京市、上海市和香港特区政府领导人的信息,他们都加强了中国继续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金融产业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华夏时报》: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金融业,应该从西方金融界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Luder: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控制危机带来的风险,所以没有被卷入结构性产品风险中,衍生工具、股票和基金在中国的运营规模有限。中国经济没有被根本性动摇,但是政府应该鼓励投资者借鉴海外的经验。然而,眼下出现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因金融危机而被谴责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滥用它们的个人。事实上,金融产品就像一辆汽车:如果使用正确就是有用的,如果滥用就是危险的。投资者应该清楚他们买的是什么东西,次贷错误不在产品本身。
    在我担任市长的这一年,我打算花更多的时间周游世界列国,会晤各国政府要人。我尤其期待着2009年访问中国,那时我将有机会与你们国家的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们继续探讨这些问题。伦敦金融城非常愿意与中国分享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我们尝到的教训。
    我们金融城与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联系。伦敦金融城和中国的上海市已经达成了多年的谅解备忘录。我们还致力于加强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为伦敦金融城的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支持,同时也支持中国的决策者和资深财经服务从业人员访问英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