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大成基金瞄上“保险网络”

作者:付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3 15:31:00

摘要:大成基金瞄上“保险网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渠道的垄断和拥堵现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忧虑,尤其是在目前基金申购规模日渐缩水的弱市环境中。
    《华夏时报》记者12月10日采访多家基金公司后了解到,引进新的渠道竞争者几乎成为基金公司的共识。在他们看来,随着新基金发行的加速,一些销售渠道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部分基金公司给银行渠道的费用甚至远远超过1.5%的管理费。
    这进一步激发了基金行业想让发行过程完全走向市场化的决心。多位基金公司负责人均向记者强调,打破基金销售渠道瓶颈刻不容缓,未来销售渠道应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基金公司摆脱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有助于充分竞争下优秀基金的脱颖而出。


交叉营销的可能性
    大成基金新任总经理王颢日前透露,大成基金不久前向证监会递交了一份关于拓宽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的申请报告,报告主要强调了保险公司在基金渠道方面的潜在优势。
    在王颢看来,基金创新不仅要涉及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销售渠道等其他方面也应开展创新,基金公司不仅在产品上可以和保险公司开展多方面合作,同时也可以在渠道方面利用保险公司的优势来开展交叉营销。
    王颢坦陈,销售渠道现在成为基金公司的一个发展瓶颈,基金公司缺乏跟渠道讨价还价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王颢此番话的背景是,大成基金在近期经过股权变化之后,已和保险行业渊源深厚。
    今年6月,人保集团旗下的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华闻控股55%的股权;而华闻控股持有中泰信托、华闻期货等多家金融机构股权,且是中泰信托大股东。同时,中泰信托持有48%的大成基金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11月,大成基金公告称,董事长将由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张树忠接任,同时聘任原大成基金副总经理王颢担任公司总经理。
    大成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人保集团到人保资产管理,再到人保投资、华闻控股、中泰信托,人保其实是间接持股大成基金,因此,说大成基金是保险系基金公司有点勉强。
    不过,业内人士和多位基金分析师依然认为大成基金的“保险”色彩浓厚。他们分析认为,若批准保险公司可成为基金渠道商,基金公司将明显受益,这是因为,一方面这能给“保险系”基金公司节省大量销售成本,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有望在产品推介和高端客户资源上获得保险公司的支持。
    但也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分析师向记者指出,对于具有保险公司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来说,探索保险、基金交叉销售或许存在一定可能性,可对于没有这方面优势的基金公司而言,借助保险代理人目前还存在困难。
    这位分析师分析认为,保险代理人对基金业务并不熟悉,需要花大力气来培训,“而且,更关键的是,保险公司分红险、投连险等投资型产品与基金公司的产品存在竞争关系,这方面的利益冲突很难协调”。


审批调控添堵营销渠道
    记者注意到,最近让基金公司纷纷探索新销售渠道可能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目前证监会对基金发行产品实行审批制,这一制度使得销售渠道进一步拥堵不堪。
    一位合资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12月10日晚向记者指出,过去基金审批一直只有一条线,即每家基金公司向监管层申报产品时,不论投资资产类别,只能报1只,使得审批渠道相当拥挤。由于1只产品从上报到审批下来周期近两年,这就使各家基金公司在上报产品时,优先选择管理费较高的偏股型产品,形成了国内基金市场以偏股型产品为主的失衡现象。
    针对这种失衡状况,监管层从去年底开始专门针对债券型基金开设“绿色通道”,债券型基金可以与偏股型基金同时上报,不占用名额,并在今年有意提高了债券型基金的审批速度。
    “加上QDII、创新型产品也可以同时申报,现在基金产品的审批放行相当于有了4条线。”
    进入2008年,监管层一直表现出强烈的通过行政审批基金发行的手段来调控股市的意图——既不希望股市出现明显泡沫,也不希望股市出现剧烈调整。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基金发行轨迹:年初希望能够引导投资者加大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产品的配置比例,只有债券型基金获批发行;到了二季度由于A股市场一直处于泥沙俱下的单边下跌态势之中,监管层大力推出偏股型基金,一些在案头搁置了两年的产品也纷纷出笼;到三季度后,偏股型基金产品数量虽多,有时一周同时十六七只偏股型基金在发行,但市场低迷也让这些基金发行进入低谷;进入四季度后,债券市场迎来牛市行情,监管层又重开调控资金的“龙头”——频频放行债券型基金。
    这位副总经理表示,今年市场的变化出乎所有人的想像,监管层也只能跟随市场的脚步。
    “但这种跟随造就了2008年空前数量的新基金获批,也加剧了业内对销售渠道问题的关注。”
    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获批新基金多达104只,创历年来最高。
    随着空前数量的新基金获批,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也创下历史纪录,截至目前已经成立93只。
    这位副总经理强调,现在还有7只基金仍处于募集过程中,借当下A股市场显现企稳回暖迹象的时机,可以预见基金发行将再迎小高潮,销售渠道也必然会随之再现拥挤。


市场调整恰是谋变之时
    “渠道为王”的说法很早就在基金业盛行。长期以来,国内基金销售渠道结构都较为单一,基金销售基本都依赖于几家大银行和券商,目前具有基金代销资格的银行有20家、券商有71家。除此以外,只有天相一家专业销售机构,缺乏其他形式的销售机构。
    根据东莞证券基金分析师陈桂柳的统计,在今年已发或已获批的新基金中,建设银行托管了新发基金中的36只,工商银行托管了新基金中的31只,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银行托管基金14只,农业银行9只,交通银行7只,还有兴业、招商、华夏和光大分别托管了3只、2只、1只和1只。
    陈桂柳告诉记者,由于传统上一只基金的托管行往往是该基金销售的主渠道,因此,通过上述统计数据可看出今年以来基金销售的拥挤现象。
    在陈桂柳看来,银行网点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基金无法不将银行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原因,也造就了银行销售渠道独大的局面,使得销售机构的营销、研究、创新水平很难提高。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部研究总监马永谙认为,限于同业竞争压力,基金公司只能在主承销渠道上下更多的工夫,而对其他渠道的关注力度肯定要下降,银行作为最大的代销渠道则坐收渔利。
    马永谙表示,基金销售渠道当然是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基金公司摆脱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有助于充分竞争下优秀基金的脱颖而出。但销售渠道的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前行者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她看来,第三方销售渠道的建立不是哪一家基金公司能推动的,主要在于监管部门和政策环境,譬如基金销售不能实行差异化的费率,销售机构不能设立排他性的限制条件等。
    让人关注的是,随着新基金发行的加速,一些销售渠道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
    上述副总经理透露,在销售新基金时,基金公司给银行渠道的费用主要包括认购费、一次性奖励和尾随佣金。“部分基金公司给银行渠道的上述三项费用,已远远超过1.5%的管理费,有些基金公司甚至连续两年的管理费都送给了银行渠道。”
    他强调,要想让基金发行过程完全走向市场化,打破渠道瓶颈刻不容缓。“虽然随着股市调整,基金销售已盛况不再,但或许市场调整之际正是基金销售渠道格局谋变之时。”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