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金融危机下的世博商机

作者:庄涤坤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06 21:05:00

摘要:金融危机下的世博商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庄涤坤 北京报道

    跌宕起伏的2008年即将过去,伴随着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步步推进,中国经济正在走出阴霾,就在这一时刻,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进入了500天的倒计时。
    正如专家所言,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当中,中国将从奥运时间进入到世博时间。那么,上海世博会究竟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中国企业又将如何借势世博机遇走出转型的困局,各级世博会赞助商又将在世博营销上如何演绎精彩?
    “商机,因为世博在这里汇聚”,立足财经媒体深厚的影响力,结合《华夏时报》新主流财经类报纸的特性,在上海世博局市场开发部的指导下,《世博汇》应运而生,旨在对上海世博会所带来的世博经济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解读。同心同德,从今天起,《世博汇》将伴随世博经济、各级赞助商一同进入“世博500天倒计时”。

    在“中国制造”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之后,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无疑又给了中国一个机遇,借助这个机遇,包括高端服务业、会展业以及文化产业在内的国内第三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从而也将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然而,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大量城市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即将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究竟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就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甬军。


世博会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华夏时报》:早在2001年的时候,为上海世博会参会人数做调查报告的IDC公司曾做过一个预测,得出参会人数将为7000万,这个数据现在还在使用。但这个数据模型只预测了北京、上海、广州和30个省市的超大城市,县以下城市没有包括在内,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您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陈甬军:我认为7000万人这个数字估计小了,因为仅仅是在世博会开展期间去上海旅游的人数,也是有相当规模的,我觉得远不止这个数字。
    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标志,对中国经济发展会发挥比较长的效应。与北京奥运会相比,第一,世博会展览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第二,举办地上海处于长三角的中心,这个地区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中心。根据我们的统计,不以户口而是实际工作地计算,到今年年底将有45%的中国人口生活在大中小城市和各级城镇中,这个数字在2010年会达到50%,慢一点到2012年可实现。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2020年会达到60%,2050年达到75%以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华夏时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这次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陈甬军: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策源地和动力源主要集中在三个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其中长三角是引领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三个引擎中,它是马力最足的,而上海又是中心。
    目前,中央批准了上海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地区的纲要,其中提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是互相配合的。在这个背景下,上海作为引领中国城市化最重要的区域,有世博会这样一个内容在里面,对中国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世博会对中国城市的定位,会有很大的促进。世博会和城市化二者是互动的,世博会需要中国的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也促进了世博会的开展。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商机
    《华夏时报》:在谈及上海世博会时,最经常被提及相比较的有两点:一个是北京奥运会,另一个是政府4万亿的投资。如果缩小到眼前来说,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对内需有提振作用,这种提振作用可以量化吗?
    陈甬军:在中国企业出口订单减少的情况下,解决办法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要题材,就像买股票一样,过去是奥运题材,现在是世博题材。尽管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上海世博会才正式召开,但包括会展、建筑材料、创意、旅游服务、酒店等等产业很早就运作起来,这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日前,中央提出来促进经济的“6+1”,不可能给世博会专门提出来一条,但世博会是分散在里面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展馆、演出活动、服务业酒店的需求,对全国旅游业的刺激,这就像北京的奥运会一样,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如此产生的很多经济活动是叠加的、放大的。这样算来,世博会几年内产生的需求总和,保守估计也有3000亿左右,这对全国扩大内需促进需求将起到正向的作用。
    《华夏时报》:很多企业已经在积极为2010年世博会做准备,甚至有些企业的宣传和销售策划已经出炉。从微观层面来看,世博会对中国的企业有没有实际的推动作用,能解决它们哪些问题?
    陈甬军: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顺利地从单纯依靠出口,转到依靠内需。中国有很多消费层次,但存在的问题是消费结构不够高。比如说一些针对国外消费人群的玩具、旅游产品,中国人很难接受,如果直接卖给农民和小城市人口,他们不适应这种产品,认为样式太夸张。但是如果有世博会这样一个平台,一部分订单就可以顺利转出去了,出口的“洪水”得以宣泄。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化产业。第三产业里的现代服务,包括生产服务业、银行业、文化产业等等,这其中提高文化产业的比重,会提高整个产业结构。世博会期间会有很多表演和展览,这可以带动我国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相结合,可以提高我们整个文化产业的素质。
    《华夏时报》:对于世博赞助商来说,双向选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陈甬军:赞助商要全面考虑,不能一味从经济效益方面衡量。这其中,世博会对交通银行的选择就很合适,就像奥运会选中国银行一样,中国银行的总部在北京,交通银行总部在上海,这样的选择对于奥运会和中国银行、世博会和交通银行,都是互利的,对保持两个银行的品牌也有作用。所以,在我看来,接近终端消费和文化产业的企业,是比较合适做赞助商的,因为世博会是面对最终消费者的。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