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转不动的养老险

作者:李一凡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03 21:59:29

摘要:转不动的养老险

 

本报见习记者 李一凡 北京报道

   “我原以为我在苏州交的两年养老保险可以转到北京来。”
    李翔(化名)3个多月前从苏州辞职,来到北京找到一份工作。不久前,他在签订完劳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苏州已经交了两年的养老保险无法转移接续到北京的新单位。
    让他感到困惑的原因是,早在2009年底,国务院就已经通过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者,跨省流动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未达到领取待遇年龄时,不得提前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
    据记者了解,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的一般做法是,如果本省某单位新增一个员工,该员工以前在外省参加过养老保险,辞职后原单位会给其本人一份养老保险转移单,凭借这份转移单在本省按照初次工作办理新参保,然后拿其身份证复印件到当地区县社保中心领取社保中心银行账号开户行等信息,然后由他本人凭借在本地办理的新参保信息到原工作地办理跨省转移,办理完毕,该员工的原单位工作期间养老保险按比例转入本地社保系统。
    而北京社保局给李翔的解释是,外埠人员只有户口变更为本市户口后才能从外省转移进京,由于他户口不在北京,而且社保现在还没有全国联网,外地社保关系无法转入北京,只能在苏州先封存终结,然后凭终结证明在北京办理社保,保险由所在单位统一办理。
    也就是说,小李只能作为初次在京工作人员而从头开始缴纳各项社保费用。至于在苏州已经缴纳的两年社保,只有他再回苏州工作,才有可能完成转移接续。很明显,他并没有这样的打算。而且养老保险不能像公积金一样结算提取。“说白了,在苏州工作的那两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啥的基本上白交了,只有住房公积金提出来了。”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即便你有北京户口,也不一定就能完成社保的转移接续。
    沈越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天津工作一年后,在今年夏天辞职回了北京,到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他的户口一直在北京,可他的天津社保依然没能成功“进京”。他告诉记者,在原来单位缴纳的公积金和社保等费用,都可以被清算。“在天津交的公积金和保险我都折算成现金带回来了,回北京这边都得重新交。”
    记者致电沈越目前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该单位只接受本地户口的工作人员,而沈越是该单位近年来第一位由外地进入单位工作的,此前并没有办理社保转移接续的先例,也没有这方面的规章细则,于是就按初次投保办理了相关手续。
    北京社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各地社保情况不同,转移接续工作相当繁琐复杂,而且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8月23日,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在北京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四个薄弱环节:一是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在新农保制度开始试点后,这一群体的问题凸显出来;二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实行原来的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社会化的社会保障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还缺乏顺畅衔接的机制,劳动者和公民在制度转换上还存在障碍;四是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社保转移接续的问题,尹蔚民强调,要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并制定完善城乡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减少制度转换障碍,确保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的细则还处在“摸石头过河”阶段,有的人已经享受到养老保险实现“随身行”的待遇了。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7月27日,甘肃省兰州市自今年3月份试运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以来,已累计承办200多位市民的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申请,其中,兰州市社保局办理转移申请139人,其中22人的保险手续和保险金已全部转移完毕;截至7月,青海省西宁市社保局已办理养老保险跨省转移226人次,其中转出省外128人次,省外转入98人次,开具参保凭证403人次。
    一些到外地打工多年的市民,也终于实现了社保跟着工作走的愿望,尽管已完成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的人数远远没有全省流动就业人口庞大,但这些数字会随着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细则的完善而不断扩大。
    在江苏省苏州市工作了两年的邓雷,在今年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中考上了嘉兴市的公务员,在政审通过和体检合格之后,他在苏州市的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都随着他的户口一起转入了嘉兴市。
    “公积金和养老保险都能转过来解决了我很大的后顾之忧。”邓雷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