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没有一个国家能拯救美国

作者:王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2 22:37:00

摘要:没有一个国家能拯救美国

没有一个国家能拯救美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杰克·潘考夫斯基是亚马逊排行榜畅销书作家,美国人心中当红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杰克的威望源于其20年华尔街资深银行家的资历和18年来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的创业经验。
    正经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如何重振经济?围绕这一主题,杰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两大途径:完善社会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鼓励个人消费和加强对私营企业的投资。
    《华夏时报》:中国政府出台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作为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你对怎么花这些钱有什么建议?
    杰克:为了刺激消费,政府需要做两件事:一个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消除他们对经济危机的担心,让大家敢花钱。鼓励中国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彩电、洗衣机、汽车等大件消费品。除了刺激消费者购买以外,政府也必须刺激私人投资,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业务,让它们销售更多的产品。中国的储蓄率已上升到占GDP的51.2%,从2004年以后其投资率只占GDP的43%。
    从我已经了解的情况看,我认为,政府刺激方案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提供更多的医疗福利和支持农村和城市的低收入人群。至于企业,政策正在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可能性,为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并鼓励结构调整。路子正在朝正确的方向调整。
    《华夏时报》:你认为在刺激消费这条道路上有什么难点和障碍?
    杰克:我认为有几个根本原因导致中国的高储蓄率。首先,普通的中国公民养成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依靠自己和家庭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储蓄成为家庭事实上的安全保障。其次,尽管过去3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展,但是中国人的消费仍然是非常保守的。最后,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还处于初创阶段,这使得中国的消费者不能像美国人一样方便地借钱消费。当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样的“创新”被引入中国,中国的消费者已经显示出,他们更愿意利用贷款来扩大他们的购买力。
    《华夏时报》:中国的4万亿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美国企业意义有多大?
    杰克:美国公司当然希望对中国有更多出口,因为美国市场现在如此疲软。然而,和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成本较高的国家,所以美国公司的出口意愿无奈地会受到限制。因此我认为,美国企业将很难像中国应对经济危机那样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如果他们想参与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他们会很快认识到,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操作和更多地投资于中国。
    《华夏时报》: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令中国股市和周边市场反响强烈,中国舆论认为这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件礼物,而美国股市却反应平淡,这难道对美国经济没有意义吗?
    杰克:此次美国的危机太深重了,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拯救得了的。
    《华夏时报》:因为成本上涨的缘故,有很多外资企业正在迁出中国,你怎样看待这种转变对中国的影响?
    杰克:中国正在力图改变低附加值的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这种转变方向是正确的。
    《华夏时报》:中国要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你认为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杰克:中国GDP每增长1%所需的资本量在逐年递增,资本使用效率低下是中国市场的一个大问题。除非中国找到更好的方式,将资本分流到能够最有效运用资金的个人和公司手中,否则就难以发挥出全部的经济潜力。
    中国的平均储蓄率为50%左右,由于新增国外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每年有1500亿至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流入中国。换句话说,这里有大量的资金,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渠道让需要这些资本的企业得到它。
    目前,我们用大型国有银行的人民币贷款来支持流动资金,但是这些贷款是短期贷款,一般要在年底偿付。银行也同意进行滚动贷款,将贷款延期到下一年,但那是基于企业经营良好的基础之上。如若不然,银行就会坚持要求偿付贷款。利用这种类型的融资手段来经营企业是非常困难的。
    《华夏时报》:在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中国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强大竞争,中国能否找到自己的空间呢?
    杰克:全世界有58亿人生活在除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外的新兴市场,这庞大的新兴市场的收入状况、工作条件和经济气候与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比起来,与中国市场情况更接近,是更适合中国产品发展的天然市场。由于这些原因,我相信,美国公司在这些新兴市场会有更多竞争对手,中国将成为其主要竞争对手。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