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央财政出钱地方吃“低保”

作者:吴丽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2 22:33:00

摘要:中央财政出钱地方吃“低保”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借“4万亿”扩大内需大单东风,财税体制改革这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继增值税全面转型以后又有新动作。
    近日,本报记者获悉,为了配合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此前一直在研究中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有望提前出台:“不出意外该方案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知情人士透露,“方案重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将会建立县级财政的最低保障制度。”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地方财政吃“低保”
    “事实上,此次的方案只是对原来的财税体制的小修补,并不像前期媒体报道的那样涉及中央地方分税比例等问题,并不是一项大的改革方案。”上述知情人士反复强调。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认为,这种微调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因为,按照规律和惯例,大的改革一般都会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时候推出,经济相对困难的时候,经济体本身可能很难承担改革的成本,政府也一般不会进行大的改革。
    事实上,此次方案的重点还是在配合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系列政策,重点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地方事权更大,财力不足的矛盾更加显著,而现在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长期以来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可能会更加困难”。李炜光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给地方更多的财权。
    “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解决省以下财政困难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所长贾康的基本思路是,推行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改革,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体制,具体做法是将原来的五个层级财政转化为中央、省和市县三个层级。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则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应该是完善地方的财权和事权的分配,改善地方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现状。”
    在进行大的财税体制改革时机不是很好的前提下,只能是完善转移支付体制,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划拨资金,增加地方财政的财力来源。”李炜光认为。
    这也正是新方案中要建立县级财政最低保障制度的原因,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困难,甚至不能满足吃饭问题,而中央财政相对充足,中央财政可能通过转移支付来建立这一制度,马海涛表示。
    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地经济基础和财力的不同,财政部将要公布的方案将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前述知情人士透露。

分税还在科研阶段
    财税体制小修小补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此前一直备受关注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的暂时搁浅。
    多位改革方案的知情人士都对记者表示,此次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并不是涉及外界一直讨论的央地分税方案。
    事实上,一直备受关注的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研究方案,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科研课题,还远远没有到能够在财税体制改革中付诸实施的阶段,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悉,这一课题已经经过了长达3年的研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分别在做自己有关财税改革的研究方案。
    接受本报采访的江西省某地税局局长告诉记者,他们对有关央地分税的改革方案早有耳闻,但是也仅限于耳闻。
    据悉,上述两套方案中,有关央地分税的问题都是重点之一,并且分别提出自己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分成比例,不过这一切都还停留在研究课题阶段。
    此前,财政部的多位官员和财科所的专家都表示过,有关央地分税新方案的实施,还没有排上日程表。

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此次分税改革暂时搁浅,并不改变此项改革的行进方向。
    贾康就表示,真正的一轮大的财税体制改革,可能主要涉及分税制税基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两个方面。而即将出台的方案,则是涉及地方财政和县乡财政的补充调整方案。
    由于现在宏观条件限制,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只能小修小补,仍然采用原来的办法,无非是力度更大一点,转移支付更多一点。但是,转移支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大力量规范分税制是必然要做的。”李炜光表示。
    对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地方财政困难,马海涛首先提到的也是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问题。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大概承担了75%的事权和40%的财权,这样地方财政困难基本上成为必然。
    而基层财政更加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省以下财政分税制不完善,县乡财政的财权更小,基层财政基本上处于“吃饭”财政的状态,甚至还吃不饱。
    这也是此次改革方案中,重点针对地方财政困难,建立县级财政最低保障制度的重要原因。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