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别后十年话酒缘

作者:王垚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25 20:27:04

摘要:别后十年话酒缘

 

文/王 垚

   不久前,接到一个老同学电话,说他从国外回来了,人在北京,想找我叙叙旧。说实话,接到他的电话我觉得有点惊讶。我们俩是发小儿,同年出生,都在顺义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家也住得很近,直到2000年高考过后才分道扬镳。一晃十年过去了,此间也没有什么联系,突然听到他的声音,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说要来个一醉方休,于是约好了时间地点。我如约而至,发现他已经到了,菜还没点,却让服务员搬来了一箱燕京啤酒备在那儿了。
    “这么多年口味儿还没改啊!”我拿出两瓶,启开瓶盖,递给他一瓶。
    “是啊,改不了了,喝了快30年了。”他微笑着感慨,眼角已然显出几道皱纹。
    他父母原来都是燕京啤酒厂的职工,当时在我印象中他父母可是高收入人群,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单位就给他家分了一套房子。小时候我们总去他家玩,只记得他家挺大,装修很漂亮,软软的木地板映着精致水晶灯的倒影,总让我们联想起电视里看到的外国皇上的卧室。而他父母人很好,总是给我们弄好多好吃的东西。而且在他家喝啤酒很方便。记得有一次我俩偷喝啤酒,被他爸爸发现了,叔叔并没责骂我们,反而意味深长地调侃:小子行啊,长大了,会喝酒了!
    上初中以后,我俩都是班里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觉得我们精力过剩,一有机会就让我俩当壮丁。顺义每年都会办一个燕京啤酒节,那场面、规格对于顺义人来说,远远超过春节的庆典。我和他每次都会被叫去当群众演员,拿着蓝色的大布条在顺义体育馆里摆出燕京的logo,结束以后可以领200块钱的报酬。我们很愿意去干这个差事——不用上课,排练之余还能在草地上撒欢,末了还能领钱,比坐在教室里对着黑板发呆有意思多了。
    1995年的啤酒节,我们照例去排练,他借着这个机会认识了隔壁班的一个女孩。俩人互相挺有好感的,后来也就常常形影不离。那个时候这种行为被称为早恋,是各种天下大不韪之一,可不像现在的孩子们那样习以为常,不实践一下就觉得out了。老师和家长知道这事以后,就开始给他们做工作,他胡闹惯了无所谓,可女孩脸皮薄,就不敢再跟他说话了。为这事他极度郁闷,拉着我跑到顺义公园的假山上喝了一宿啤酒,第二天又傻不拉叽地上学去了。现在想起来觉得可笑,对于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来说,所谓爱情带来的愉悦其实还真不及燕京啤酒的爽劲来得更真实、更持久。
    后来上了高中,我们收敛多了,都觉得还是应该稍微努力一下考个大学,因为据说在大学里喝酒和搞对象都是合法的。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我俩成绩都有了跨越式的提高。2000年高考,我上了北大,他则为了离开伤心地,选择去了复旦。之后各喝各的酒,各找各的女孩,联系就少了。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开始在社会上胡混,他却仗着家里有钱,跑到英国去读了个二流大学的MBA,这一晃就是十年,我看看眼前这个海归,跟十年前那个小混混,还真是没太大区别。
    不知不觉的,这一箱燕京已然所剩无几,我俩也都已经有点不辨东西了。他举起手里的福根儿(剩酒),呲牙冲我乐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老样子啊!”
    “你也一样。”我看看他,看看一地的啤酒瓶。
    确实,有些东西,不管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都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是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一代,亲眼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成长与辉煌,也享受了这些企业带给我们的富足。我们希望企业如燕京,能几十年如一日地踏实耕耘,让我们直到耄耋之年还能享受到这种不变的清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