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大旱当前,管理通胀预期应防物价畸涨

作者:郭田勇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26 19:34:36

摘要:大旱当前,管理通胀预期应防物价畸涨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从2009年7月持续至今的旱灾使西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云南地区尤为严重。据云南省政府统计,2010年云南省因干旱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在大旱严重创伤当地农业生产之时,农产品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也不断走高:历来品质较差的重庆大米最近备受追捧,重庆米价因此全线上扬超过30%;持续的干旱,使普洱、三七等商品产量骤减,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大有再现“普洱2007年疯狂”之势;二级市场上,农业股亦摆脱早前业绩不佳的影响,集体“飘红”领涨两市。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2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2.7%,直逼政府3%的全年CPI调控指标,不禁使得物价全面上涨、通货膨胀行将来临的传言再次占领高地。
    毋庸置疑,西南大旱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推动着农产品及相关资产资源价格的升值预期。但是,本阶段米价上涨并非单一因素形成,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继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明确表示将2010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之后,国家发改委2月20日宣布,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收购价提高,市场价格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另一方面,季节因素也是本轮米价上涨应考虑的因素。春季正是农作物青黄不接的时节,商家多销售储粮,自然要将粮食的运费、损耗并入成本之中,价格有所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西南五省并非粮食主产区,且我国连续6年粮食大丰收,有足够的粮食库存满足市场需求,可以说,旱情并未对我国粮食总供给带来明显影响;尽管越南、泰国受旱灾影响有可能影响水稻产量和价格,但是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大米和小麦等粮食的净出口,自给能力较高,因而国际粮价对中国影响有限;即便从2月份CPI数据来看,其升高也因有春节效应而不具有太大的参考性。因此,可以预测,干旱对全国物价上涨及通胀压力不大,大可不必因为西南干旱而过于忧心。
    当然,如果干旱持续蔓延,中国农业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下半年的物价走势,产生更为强烈的通胀预期。不仅如此,现阶段投资者对农业股以及特定经济作物的盲目追捧,很有可能因过度炒作而造成经济泡沫,对维持物价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西南大旱可能带来的通胀预期,政府部门还应给予高度关注,从政策宣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强化价格监测、囤货监管,完善应急预案,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通胀预期管理,保证受灾群众生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其一,加强政策宣示工作,展现政府的反通胀决心,避免由非理性通胀预期引发的“羊群效应”。通胀预期往往具有自我实现机制,社会公众一旦形成非理性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行为方式,提高现阶段对产品和资产的需求,导致价格加速螺旋上升,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胀预期的恶性循环,从而对经济体系产生严重的破坏。可以说,非理性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具杀伤力。有报道称,深圳市民近期已经开始囤米,恐慌性抢购的迹象已经出现。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舆论引导,向公众表明中国有保持物价稳定的能力和中国并不存在显著通货膨胀的现实,稳定民众的通胀预期。
    其二,综合运用各种经济、行政政策,化解物价上涨的压力。首先,为防止西南旱情对我国整体粮食供给造成影响,国家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大米专项储备等一系列粮食保障政策;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西南受灾地区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调度,保持受灾地区物价稳定,防止因基本用品脱销、断档引发受灾群众的恐慌心理,把大旱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商贩利用当前大旱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并对不法商贩予以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众利益。
    其三,及时启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相关规划,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玉米、大豆、油菜临时收储政策,完善操作办法和机制,健全农产品进口协调机制,并适度扩大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品种和范围,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调控政策,有效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为管理通胀预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后,投资者应加强投资理性。由于出现干旱的西南五省是重要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在经济作物减产的情况下,普洱、三七等市场也刮起一股“涨价风”。但是,价格不应脱离价值过远。在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股价大涨只能是题材炒作所致,缺乏强劲的业绩支撑,短暂飙升的股价终究也会因底气不足而无法持久,买卖农业股也只能是“博傻”行为;而在普洱、三七等市场仍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大肆炒作相关产品,只能让其重演2007年的“普洱茶式”悲剧。因此,投资者应以此为戒,区别价值和市场表现,不要只着眼于近期利益,而应注重内在价值的增长,以不变应万变。
    在中国,“囤”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囤地”让楼市一级市场泡沫严重;“囤房”让房价愈加走高,让“居者有其屋”离老百姓越来越远;“囤米”让南方多城市米价高涨,更暴露了政府调控的不到位,不完善。如果西南干旱灾害天气持续下去,更为强烈的通胀预期将会蔓延整个中国。如何在保障西南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方法管理现阶段不断加强的通胀预期,稳定物价,将是中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