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程凯:为什么老板不给你涨工资

作者:程凯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12 21:47:24

摘要:程凯:为什么老板不给你涨工资

 

程 凯

   中国人开两会,老外最关心什么?
    既不是刺激计划何时退出,也不是房地产泡沫何时破灭,更不是民生问题、结构转型,打心底里他们只在乎一件事情——人民币何时升值,升多少值,一次升值还是两次升值?一句话,只要升值就好。
    3月6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问央行行长周小川,“人民币汇率何时会升值。”尽管时间有限,但周行长还是从几个侧面进行阐述,可谓有理有利有节,但是被记住并放大的只有一句话:“这样的政策(特殊汇率机制)迟早也有一个退出的问题。”
    大家都说海外媒体专业,到底专业在哪里?周行长一个升值的风声,《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路透社的报道就铺天盖地,这也算是三驾马车了吧。
    这里的专业性,体现在听声辨位、窥一斑而知全豹,还体现在察言观色,吹捧一把,拉你一把,送你一程。不管是社评还是头条,报道还是分析,一派欢欣鼓舞,无论说些什么怎么说,最后都要落脚到人民币升值利国利民,利中国利全球,真心实意为中国经济的未来而操心,实实在在为中国再迈这一步而高兴。
    与之呼应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又一次罕见地直接喊话呼吁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
    按照我的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格外小心了,凡事如果成了大家都认同的事,就值得怀疑,人民币升值就是这样一件事。
    大道理不说,也被人说完了。关于人民币升值不升值,说的都挺宏观的,看不看得懂一回事,看得懂关不关心又是一回事,我关心的是,老板为什么不给涨工资。
    涨工资是如何和人民币升值扯在一起的呢?这还要说说春节至今的“用工荒”。
    困扰中国沿海出口基地的“用工荒”难题再现,这次国内媒体的眼光和口径出奇地深入和一致,这种现象“本质”上被称为“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不过,深入一线的记者们都忘了去问老板一句话:“你为什么不给员工加工资?”
    为什么老板不给你涨工资,难道所有老板都是嗜血资本家吗?问题是,如果老板们都预期人民币要升值,他哪里敢给你涨工资。
    市场经济中有个理性人假设,说得是老板们都唯利是图,如果有订单,就得让机器转起来。如果由于市场上工资水平太低,普遍找不到工人,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一个聪明老板想,我的工资要开得更高一点,就能抢到人,完成更多的订单,挣到更多的利润不是吗。
    但是,为什么这样的聪明老板不存在呢?答案很可能是,当前的市场工资水平就是一个合理的水平,按照成本核算,要保证一点点利润,就只能有这样的薪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外贸企业就只有一点利,而这一点利会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轻易抹杀。
    除了理性人假设,经济学上还有一个理性预期理论,说的是预期影响当下的行动,如果预期人民币肯定升值,还有哪个老板现在敢给你加工资。
    结果如何,“用工荒”不仅是机器设备的浪费,更是劳动力的浪费。
    有人说,人民币低估,结果是中国人送钱给美国人花;但是,如果人民币在不合适的时候不合适的升值,结果却是直接端走中国人的饭碗;有人说,人民币升值,可以倒逼企业调结构,但是,实际情况是调好了结构,人民币升值压力才能化解于无形。
    世行副行长,我们自己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前几天还说,中国在当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就业难题。人民币现在的升值压力,政治因素大于市场因素,要化解压力,不一定只能主动升值,还有第二条道路——先解决就业问题。
    这条道路的逻辑是这样的:不急于解决人民币估值问题,保证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形势,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有了充分的就业,进而不断提高第一次分配中工资收入的比例,老百姓就有钱消费了;原来只能存银行的钱被消费了,储蓄率就下来了,出口顺差也就下来了,这还是在不牺牲GDP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消费占比提高了;再接下来,出口顺差下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没有了。
    这条道路不是更好吗?
    根据海关这周最新公布的数据,2月进出口强于预期,分别同比增长45.7%和44.7%,贸易顺差76.12亿美元,“持续复苏势头”又成了“人民币升值契机”。
    真是如此吗?其实,还是在3月6日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更应该注意并放大的是商务部长陈德铭的声音。陈部长说,去年出口降了16%,但外需仍然解决了大量就业,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中国直接从事与出口相关的人有9000多万,他们收入的增加与扩大内需有直接关系。
    陈德铭还不止一次地强调,出口还要两三年才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如果你是商务部长,愿意人民币在这样的时机大幅升值吗?不是大幅不大幅的问题,而是升值不升值的问题。
    有细心的记者发现,在两会讨论中,来自央行和来自商务部门的官员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分歧越来越突出。一个周行长,一个陈部长,屁股决定脑袋,各有各的道理,关键是当前的病痛到底在哪里?有人嘲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傻,其实,你要是头疼了,医脚又做什么?
    不能为了升值而升值,为了普通人的饭碗,而不是为了实现完美的金融理论,请采用实用主义,让人民币悠着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