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探讨特殊人群养老痛点:全方位优化服务,让残障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

作者:文梅 陈柯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03 12:35:39

摘要: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曹艳春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每个社区都有嵌入式的养老机构,库点非常多,而残障人群的康复医疗需求又比较大,根据他们趋同的需求,我建议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开展服务和设施的共享互助。”

专家探讨特殊人群养老痛点:全方位优化服务,让残障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见习记者 陈柯宇 北京报道

当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过程当中,残疾人群体及其事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来看,国家对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残疾人福利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

11月29日,第十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面向十四五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分论坛——暨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年会”作为分论坛于线上线下同步展开。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在会上致辞表示:“近年来,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比以及与残疾人的需求相比仍有距离,所以我们要继续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保障残疾人项目的科学化,不断提高残疾人的保障水平。”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曹艳春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每个社区都有嵌入式的养老机构,库点非常多,而残障人群的康复医疗需求又比较大,根据他们趋同的需求,我建议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开展服务和设施的共享互助。”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琳则建议:“应基于保障我们民族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的角度出发,以一个科学的模式对待残疾人,在制度设计中使我们的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具有人性化,更加有温度。”

探索残障老人的养老服务

残障老人的养老服务是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发展养老服务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战略。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残障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有8000多万残障人士,其中老年残障人口占到了残疾人的53.24%,占全国老年人的四分之一。数量众多的残障老年人口成为了我国残疾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除此之外,就目前各地养老服务的总体发展来说,总的供给量不足、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特别是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的养老,是国家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当中的一块明显的短板。这势必会影响到占全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影响到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此,许琳认为,要想提高残障老人的养老服务水平、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量,需要从残障老人在养老服务需求的特殊性方面谈起。

目前我国残障老人家庭的照料资源极为短缺,包括经济、物质方面的支持,生活照料方面的支持,心理支持以及积极的保健护理支持;此外,残障家庭一般具有多重弱势相互叠加的特征,残疾人由于受自身的残疾所困,普遍具有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参与度低的特征,这使得残疾人的择偶面非常窄,形成了“残残结合”的对残婚姻模式。

“因此,养老服务要更加贴近残障老人的需求,使残障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的主体供给方面应多元化,服务层次上应全覆盖,服务供给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应协同发展,个性化和精准化要针对不同等级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方式等特点具体统筹。”许琳说到。

残障老年人中还存在着部分贫困老年残疾人群体,他们对收入保障的需求非常迫切。很多老年残疾人没有社保、养老保险或是养老保险很低,相比普通家庭来说缺少支付能力。

针对这样的情况,许琳认为,由于养老服务的特点不同,政府各部门对养老服务的购买水平也不相同,有些需要居家安养,有些需要集中托养,有的需要家庭照顾,这些都要根据残障老人的特殊需求来提供适宜的养老服务。

此外,残障老人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上也有特殊的需求,他们不仅需要时间照料、无障碍设施的改造,而且聋哑老人就医还需要陪同,需要手术翻译,出行需要适宜的交通工具等。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很大,而且对创新服务,对家庭和社区的服务环境的要求很高。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曹艳春认为,应将社区养老与残障人士的救助相结合,充分整合社区康复医疗资源和无障碍化设施资源,满足老年群体和残疾人群体的多样化服务和情感需要的双重需求。

农村残疾人托养需求仍较大

除了残疾人养老服务,残疾人托养服务也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更有效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展,是当前助推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同步小康所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超对我国整体残疾人托养情况进行了研究,她发现,目前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整体呈下降趋势。经过对目前我国残疾人是否有托养需求、托养服务是否得到满足、托养服务价格是否过高等众多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仍未有定论。

对此,李超表示:“此研究虽证明这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非常重要,能为残疾人将来更好的享受相关的服务、保障提供支撑,因此我们要继续了解这个需求、进行深一步研究。”

尽管总体上的残疾人托养需求呈下降趋势,我国农村地区的残疾人托养需求仍然较大。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许严晓聚焦于我国农村残疾人的托养服务工作,以湖北省子狼、镇子、郎坪等村为例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地建立的残疾人自强互助服务社满足了残疾人生产就业的多样化需求。

这个服务社将缺乏自主创业就业能力、处在低保边缘以及无房、危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组织起来,通过托养、土地流转、合作社,建立了村集体创业大户,因地制宜的扶持山鸡、土鸡、山羊、生猪等养殖产业,种植了蔬菜、香菇等适合高山气候的植物,帮助当地残疾人集中劳动、抱团取暖。

针对这样一个成功案例,许严晓从中总结经验,提出了对农村残疾人托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她认为,首先应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残疾人托养工作的职责,残疾人抚养服务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需要政府调用各单位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其次应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各地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本地的相关政策,精准把握和识别当地残疾人的群体状况。最后,应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